奢侈带来富足 关键字: 奢侈品 财富

“荣华富贵,三世而斩”的讽谏;肉食者呼吁着呢,“整齐、清洁、简单、朴素”曾是昔时“蒋委员长”配合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训令。

     “历览古今多少事,成由节俭,败由奢”是中国的古训,迁延千载,绵亘不绝,成为我们民族潜意识层面的集体无意识。谁出了这个格,公共舆论所营造的话语空间 便会阵发相应的责难——老百姓数着呢,于是有了“荣华富贵,三世而斩”的讽谏;肉食者呼吁着呢,“整齐、清洁、简单、朴素”曾是昔时“蒋委员长”配合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训令。

      2008年,雷曼兄弟的轰然坍塌,成了煽动全球经济风暴的蝶翼。经济全球化,市场经济普世化,一方面是利益均沾,另一方面天塌了,谁也别想独善其身,环球 同此凉热。平心而论,这轮经济危机对老百姓来讲,除了有工作之虞外,基本生活面影响不大,甚至开门七件事还可以从容些。对富人就不同了,他们是不会把成打 的现金留在手边的,而期货、股票、楼市房产包括收藏,这些类目全部大幅贬值,缩水甚至达50%~70%,故而讲这次金融危机“劫富”刀光剑影、血雨腥风一 点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  百姓民生,对应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,去菜市场,你听得到三毛五角的讨价还价;名流富贾,辉映着的是名表靓车古玩豪宅私家游艇,去索斯比,你看得到牌举槌落的掷地有声。可经济危机之下,提及奢侈本身就是一种奢侈,如同61岁接受电击休克疗法的海明威绘声绘色地回顾他声色犬马的“巴黎的圣节”。

      考察沃夫冈·拉茨勒的个人履历,他供职宝马的时限(1996~1999)恰好是20世纪90年代3部007电影的拍 摄放映时间若合符节(《黄金眼》1995、《明日帝国》1997、《择日而亡》1999),这三部007电影中邦德的座驾都由阿斯顿·马丁换成了宝马(7 系轿车和Z系跑车)。如此便可揣测沃夫冈八成是拿出了他在董事会上对阿斯顿·马丁的战略评估作为了本书的开篇——《当詹姆斯·邦德遇到阿斯顿·马丁》讲述 了两个传奇品牌如何共生共赢,进而影响到公司对邦德电影赞助权争夺。而他本人也对这一行为称颂为“等价交换,对宝马的形象大有裨益。”



      《财富》杂志曾这样评论沃夫冈:“他是一个冒险家,他到处寻找悬崖峭壁。”在这本书里,他第一次详尽地阐述了奢侈品的历史渊源、经济背景、道德伦理分析和 对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作用。他对奢侈品的概念除了物质产品之外,更延伸到了健康、休闲、旅游、体验、饮食、运动、社交等多方面。书中记述了包括范思哲、万宝龙、斯沃奇、阿斯顿·马丁、香奈尔、Tiffany等国际著名奢侈品牌的发展史,精彩纷呈。

      书中最有高标见地的莫过于拉夫冈在对以前经济学上“创造性奢侈”、“非创造性奢侈”一对概念的延伸——新、旧奢侈的新理念。他认为“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,大多是由产品和服务来决定”。“新式奢侈多是用智慧和知识来对待和使用各种原料和材料,它寻求具备前瞻性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问题,致力于以知识和能力来取胜。”,反观“旧式奢侈多是消耗,而且常常是破坏。”难能可贵的是,在对旧式奢侈的问题上,拉夫冈超越了旧式奢侈是非创造性的历史解读,他认为“它起码创造了工作机会,尽管并没有产生实物效果。”这无疑是客观公正的。

      经济学家的道德该如何约规,窃以为应该从经济学家作出这一论断所依据的逻辑入手,而不应夹杂太多的道义指责,道德律令是一种依赖个体而存在的心理感受,不 同的个体之间不经过充分的沟通,很难获得有效共识。在解说奢侈这一概念时,更是如此。用马太效应去框定公平与效率,尚且进退维谷,公然为奢侈张目,也必然 会招致非议,对此拉夫冈先就提出“奢侈品遭到社会很多阶层的唾弃,原因之一便是人们视奢侈品为多余,其二是人们认为使用奢侈品的人是搜刮社会财富的人。” 挑开这层“酸葡萄情结”后,沃夫冈尖锐地指出,世界上少数富裕社会放弃奢侈是否能消除其他地方的贫困?事实上,他认为“只有肯定富裕才会带来更多的财 富。”在他看来,奢侈品的生产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,它集中最先进的技术、最和谐的产品美学、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质内涵,它能刺激革新,创造工 作机会,塑造品位和风格。

      翻回头关照这本书的现实意义,很多时尚杂志都纷纷打出了金融危机下奢侈品的购买指南。其实,与大众产品相比,奢侈品的销售更能承受较大的经济波动,“因为大量销售廉价物品和售出大件物品需要较长时间,所以奢侈品行业是财富迅速增长的人们最佳的投资选择。

© 2011 Shanghai Diamond Marriage Agency - Tel:021-22854700
Web Design by Zuanshi.com
//